广州“十三五”| 找到治水“金钥匙”,全市水务16项指标均已达预设值
2021-03-16
广州“十三五”| 找到治水“金钥匙”,全市水务16项指标均已达预设值
记者 01-27 21:54
在充满挑战的时代大考中,广州市以一份硕果累累的成绩单,为“十三五”水务改革发展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,推动广州治水实现五大根本性蝶变:一是治水思路根本性转变;二是水环境质量根本性变好;三是排水管理根本性变革;四是节水用水取得根本性成效;五是城乡水利得到根本性保障。
近日,记者从广州市水务局获悉,2020年全市水务系统总结大会于1月26日召开。广州市水务局党组书记、局长龚海杰在会上回顾“十三五”水务工作、2020年工作情况,并对2021年工作安排进行了部署。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杨伟强在会上对广州市2020年水务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,对2021年全市水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。
亚运治水后,广州水务工作面临着历史欠账多、突出问题多、市民抱怨多、水务投资少的“三多一少”不利局面,治水工作极其繁重,治水形势极其严峻。五年来,在广州市委、市政府的领导下,全市水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治水战略,坚持“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”的新时期治水方针,着力推进水务改革发展。
直至2020年,广州在“十三五”规划中提出的16项指标均已达到预设值。
全市1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
五年来,广州市持续开展源头治理工作,将“绣花”功夫利用到治水工作中去,大力开展洗楼、洗井、洗管、洗河“四洗清源”“散乱污”整治、涉水违建拆除等源头治理工作,按照“小切口、大治理”的原则,采用走街串巷、进村入户的方式,做到了一点一点摸、一户一户查、一处一处改,下了一番“真功夫”“苦功夫”“笨功夫”。累计拆除涉水违法建设1380.58万平方米,累计“洗楼”约172万余栋,“洗管”约1.6万公里,“洗井”约60万个,“洗河”4209条次,清理河道垃圾杂物约16.79万吨,清理河岸立面约6196.21万平方米。
水务部门着力补齐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,建成污水管网1.89万公里,为“十二五”的14.4倍,新(扩)建污水处理厂32座,污水处理能力达774万吨/日,跃居全国第2。五年来,一直坚持以河湖长制为重要抓手,团结凝聚规划、环保、工信、城管、农业农村等多部门及各区治水合力,推动流域协同治水,形成“总河长-流域河长-市级河长-区级河长-镇街级河长-村居级河长-网格长(员)”多级治水体系。
时针回拨5年前。“十三五”初期,广州的治水思路仍停留在“末端治污”阶段,采用河涌清淤、水闸截污、调水冲污的“治标之策”,河涌水质虽有一定改善,但远不达国家治理要求和人民期待。
在实践和试错中,水务部门逐渐深刻地意识到“问题在水里,根源在岸上”。
黄埔区乌涌在黑臭河涌整治的基础上,开展碧道试点建设,根据河涌天然形态构建了湿地公园,逐步恢复了河流生态 ,正是这样一个根本性的思路转变,和对源头治理、系统治理、综合治理的“治本之道”的坚持,为广州治水工作奠定了坚实的胜利基础。
广州市由过去黑臭水体治理滞后区,到2018年荣登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,再到2019年全市147条黑臭河涌基本消除黑臭,车陂涌、双岗涌、景泰涌整治入选全国治水典型案例。2020年,广州更是一次性通过省黑臭水体治理验收,国家监管的147条黑臭水体和50条重点整治河涌全部消除黑臭,并达到“长制久清”标准。完成了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。
现在取得的成绩,有赖于对“控源、截污、清淤、补水、管理”治水思路的深入践行,也有赖于全面推动落实河湖长制有名有实、有能有效。目前,全市1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。其中鸦岗断面在2018年曾是劣V类水体,现已稳定保持在Ⅳ类;石井河口断面由曾经氨氮超过20mg/L的“酱油河”,到现在水质上升两个类别;流溪河89条一级支流氨氮污染物排放总量由2016年底的27145kg/d降至2020年底的3644kg/d,下降86.5%;流溪河劣V类一级支流由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的46条降至现在的9条。
同时,广州高质量推动千里碧道建设,累计建成碧道513公里,进一步统筹水生态、水安全、水环境、水资源。以广州之水为靓丽纽带,焕发云山珠水、吉祥花城的无穷魅力。海珠湿地碧道、增江碧道、蕉门河碧道被水利部作为“美丽河湖、幸福河湖”的典范在全国广泛宣传。
河湖重现晴日白鹭成行、夜晚流萤飞舞的美丽水岸景象。海珠区南箕涌沿河居民在自家门口悬挂“焕然一新”横幅。这一幕一幕,都是广州市河湖治理的最美见证。
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4万吨/日
五年来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广州市破立并举、大刀阔斧推进排水体制改革。先是成立了市、区排水公司。按照统筹兼顾、系统治理的思路,统筹“厂网河一体化”,实现了排水管网的专业化、系统化、协同化管理。市、区排水公司接收公共排水设施约18761公里,开展排水管网检测修复及外水排查整治,共计洗管约5515公里,洗井约25万个,中心城区处理外水渗入点1835处。
通过市、区两级排水公司,基本统一市、区排水设施的管理和内涝抢险,印发《广州市城镇内涝等级划分标准》,全市136个积水内涝风险点“一点一策”完成治理82个;防洪排涝工程建设补短板行动方案的281个项目,实施完成208个。
2020年,全市新(扩)建污水处理厂7座,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4万吨/日,污水处理能力达约774万吨/日;建成污水管网8383公里,其中第二批49个城中村、第三批44个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已完工,第四批65个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正在施工收尾阶段。累计完成排水管网结构性隐患修复4.97万处,猎德污水系统“挤外水”等三个案例入选住建部评选的提质增效范例。
2020年上半年,广州中心城区新建扩建8座地埋式生态化净水厂陆续建成投产,它们集绿色水务设施的“高品质”和城市空间精品的“高颜值”于一身。
不仅如此,广州还全力推进农村污水治理。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,新建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任务完成率133.3%、新增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任务完成率123.1%、新增镇级生活污水管网任务完成率2480.9%,全市7229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收集和治理完成率均达到100%。
深入实施内涝治理。以全市9大流域为基础、105个排涝片区为单位,基本摸清广州市洪涝灾害风险隐患底数。完成积水内涝风险点整治339处,完成珠江沿线174处倒灌点整治,落实易涝隐患点“一点一策”预案,完成《广州市中心城区排水系统控制性详细规划》等规划。
开发应用信息化排水管理系统。“智慧排水”“水旱灾害防御应急系统”等系统的建设和应用,全面提升了排水行业管理和水旱灾害防御的规范化、精细化、高效化、智能化水平,为推动实现广州治水能力和治水水平现代化提供了强力支撑。
排水单元达标及合流渠箱改造。2020年底,各区上报建成区排水单元达标认定比例达到68.89%,全市443条合流渠箱改造已完成82个,其中建设污水管1597.49公里、雨水管321.29公里。
【南方+记者】郎慧
【通讯员】赵雪峰
编辑 李志颖
校对 居伟强